ISO9001体系认证:设置质量控制点的注意事项
(1)控制点必须能够定量表达
控制点的质量特性必须能够定量表达,才能确定控制点定量的质量目标值,以便确认控制点是否达到了控制要求。如果质量特性是定性表达的,也应设法转化为定量表达。例如,若产品的密封性能列为控制点,则该质量特性不能定性地规定:“不许渗油、漏油”,而应规定定量的衡量指标。
(2)控制点的设置单位
以什么为单位来设置控制点,是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①大批、大量生产的过程应以质量特性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在大批、大量生产的条件下,一个控制点只控制一个质量特性,而不是以过程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因为一道过程往往产生多个质量特性,但影响各个质量特性的因素往往不尽相同,其对应的控制项目内容当然也会随之而变化。实施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如针对多个质量特性建立控制项目,不仅使控制项目复杂化,而且*混淆“质量特性 ― 影响因素 ― 控制项目”的因果关系,不利于质量分析与控制。因此,在大批、大量生产情况下,应以质量特性为单位设置控制点。
② 单件、小批生产允许以过程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单件、小批生产因产品千差万别,产量又小,若仍以产品质量特性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就必然使控制点数量过多,而且还经常发生变化,使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过于繁杂。然而单件、小批生产,虽然产品千差万别,但产品多属同一类型,常常有相同的关键过程和大致相同的主导性因素,故在单件、小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某些关键过程为对象设置控制点。
ISO9000认证工作准备和应对技巧
1.质量方针应熟悉、了解、背诵下来。
2.任何修改或涂改要有签名或盖章。
3.各种记录均应加以签名确认,尤其是质量记录。
4.电脑打印的质量记录,有打出姓名者,亦需签名或盖章。
5.表单记录内容的空白处要划记“/”或盖“空白”章
6. 文件或记录,禁用铅笔书写。
7. 不能剪贴,不要用涂改液涂改。
8. 确保表单记录的完整性,尤其是需要做持续追踪的记录。
9. 先确定了解问题后再回答。
10.有问必答,答其所问。
11.回答要有根据,审核员认可所答的问题后,不可以延伸,发展该问题
ISO9000:2000 QMS正式审核会资料
审核按审核计划实施,各部门应做好准备工作,审核期间,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务必在场,直至审核结束,各级人员应认真回答评审人员提出的问题,要有礼貌、体现出公司的精神面貌各部门组织全面的卫生大扫除,管理处需特别重视,保证干干净净的迎接认证。
ISO9001认证:设置质量控制点的注意事项
关于在检测点上设置控制点的问题,有些产品在其工艺流程中设有检测点,用以检查产品质量特性是否达到设计一要求但有些组织把检测点一律当成控制点,这种作法是否合适还要做具体分析。
一般说来,产品流到检测点时,其质量特性早已形成而检测点又无法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只能判定产品质量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将该检测点当成控制点,实际上无法进行过程控制,这样设置控制点是不正确的。
但在下述情况下,也可在检测点上设置控制点:在形成产品质量特性的过程上无法判断该质量特性的实际水平,而只能在其后的检测过程上判断时,可在该检测点上设置控制点,但必须同时建立直接的信息反馈渠道,将两者通过“热线”联系起来,以便把检测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形成该质量特性的过程,由该过程利用这些信息,采取措施,控制与调整因素,保证使之经常处于稳定状态。
ISO9001体系基本原理-QMS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应用在ISO9001体系中就是ISO9001体系方法-QMS方法。
ISO9001体系是组织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由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形成的。评价ISO9001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是以能否顺利地达到质量目标来衡量的。2000版ISO 9000标准为了帮助组织采取合适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和实施ISO9001体系,取得预期效果,特别提出了下述工作步骤。它是着眼于使组织提高过程能力,确保产品可靠性,并且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过程和产品质量,增加顾客的满意度而设计的。这些工作步骤适用于组织开发和实施ISO9001体系,但是对组织现有的ISO9001体系的保持和改进也是十分有益的。
1.根据本组织提品的特点,识别和确定顾客的需要和期望,包括顾客现行的需求和潜在的、发展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2.按照顾客需求和组织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制订和颁布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识别和确定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所必需的各个过程和实施过程的职责。
4.对每个过程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确定测量的方法。
5.应用测量方法,评定每个过程结果的有效性。
6.确定防止不合格发生并消除产生不合格原因的措施。
7.通过分析各个过程质量,努力寻找提高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机会。
8.确定质量改进的项目,应**考虑能取得效果的改进项目。
9.对如何实施改进,从战略、过程和所需的资源进行策划,并制订改进计划。
10.组织实施改进计划,开展改进活动。
11.在改进过程中,对改进效果进行监控。
12.对照每个改进项目的预期目标,评价改进的实际结果。
13.评审改进活动,确定适宜的后续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