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体系认证经营活动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原则,以及企业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
实践中,企业如要删减Q8.3章节,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企业确实不存在设计和开发活动。可以表现为:没有设计和开发人员,没有设计开发项目,没有参与到产品的研制过程中去。如果存在,删减必须影响企业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如果存在部分的参与过程,如参与顾客的科研项目中的一个环节,或对顾客提供的研发结果提出变更的需求,可以考虑不要全部删减Q8.3章节,保留其中的几个条款;也可以保留整个Q8.3,毕竟,有要求但没发生,企业并没有过错,为啥一定要删减。
2)在合同中已经明确(或其它法定要求),企业不承担设计和开发的责任。比如说加工过程中,顾客直接控制样品的形成,并批准产品和服务形成的体系要求,也就是纯加工了,是可以删减。但这种情况在实践中很少发生。通常客户会要求企业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以及服务的预期效果承担全部责任。如果要求企业提供样品确认的,企业试制样品的过程,难道不是设计和开发过程?不控制这个环节,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能良好地运行?
3)企业删减设计和开发,不会影响到企业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客户不在乎企业是否具备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没有设计和开发能力,不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或竞争优势。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而宣称本企业不适用Q8.3设计和开发条款而删减它,是不能被接受的
ISO9000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二战期间,因战争扩大所需武器需求量急剧膨胀,美火商因当时的武器制造工厂规模、技术、人员的限制未能满足“一切为了战争”。美国*部为此面临千方百计扩大武器生产量,同时又要保证质量的现实问题。分析当时企业:大多数管理是,即工头凭借经验管理,指挥生产,技术全在脑袋里面,而一个管理的人数很有限,产量当然有限,与战争需求量相距很远。于是,*部组织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编写技术标准文件,开设培训班,对来自其它相关原机械工厂的员工(如五金、工具、铸造工厂)进行大量训练,使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识别工艺图及工艺规则,掌握武器制造所需关键技术,从而将“技术”*“复制”到其它机械工厂,从而奇迹般地有效解决了战争难题。战后,*部将该宝贵的“工艺文件化”经验进行总结、丰富,编制更周详的标准在全国工厂推广应用,并同样取得了满意效果。当时美国盛行文件风,后来,美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
iso9000体系认证是企业应该办理的一个认证,那么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后,对企业有哪些好处呢?
1、质量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可取得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在国内市场也可以有取得顾客信任的“通行证”。这为发展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2、有利于市场开拓,发展新客户。由于有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可大大简化用户信任过程。
3、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质量意思和管理水平,从而明显提高工作效率。由于“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均已明文规定,遇事扯皮,相互推诿的情况可基本杜绝。
4、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明显提高。较有代表性的是过程的一次合格率不断提高和顾客早期故障反馈率逐步明显降低。
5、取得经济效益,降低质量损失(如“三保”损失、返工、返修等)。改进管理接口,仓储明显减少,直接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许多企业都希望通过ISO 9001认证来满足对象客户的要求。客户通常表示只会与符合ISO 9001认证的供应商开展业务。所以企业为了拿下这个项目,不得不认证。
他们并不会通过持续改进来接受质量的概念。他们不了解持续的客户满意度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终目标。换句话说,这些企业没有“买进该计划”,只是为了获得一张纸(ISO认证)。他们忽略了长期的好处,比如“如果我们让客户满意,可能会达成长期合作”。
ISO9000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申请材料包括:
1、认证申请书;iso9000认证机构向认证合格企业颁体系认证书,在相关网站进行公告,并同时上报认监委网站。
2、有效版本的管理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等);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较其重要的。通过表彰、授权和提高能力,促进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参与。
3、企业简介、组织机构图、产品工艺流程。
良好的质量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增强顾客满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仅靠使用者的有限知识和条件,很难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