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是质量体系,即质量保证能力。它依据的是等同于ISO9000族系列标准的有关国家标准(如GB/T9001、GB/T9002、GB/T9003)。它的作用是能够提高顾客对供方的信任,增加订货,减少顾客对供方的检查评定,有利于顾客选择合格的供方。质量体系认证是自愿的,企业通过体系认证获得的体系认证证书不能用在所生产的产品上,但可以用于正确的宣传,它是ISO向各国推荐的一种认证制度之一。产品质量认证是对产品做型式试验,又对与产品有关的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供方的质量体系对其生产、设备、材料采购、检验方法等能否进行恰当的控制,能否使产品始终符合技术规范。产品质量认证通过后不仅颁发认证证书,而且还允许在产品上使用认证标志。体系认证的基本前提,公司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3个月,并且,公司在体系试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配置了适当的人员,按文件规定开展相关工作,并产生了相应记录。
在正式外审过程中,外审组通过现场查看、提问交谈、随机抽检、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审核,检验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运行效果,并对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验证。在末次会上,外审组对公司管理体系运行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公司质量体系在认证范围内运行有效,符合认证标准要求,同意推荐注册认证。
ISO9000的推行,一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企业文化层次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行ISO9000与企业文化的重塑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企业通过ISO9000这个载体,把制度整合在良好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使之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文化行为,成为办好企业持久、牢固的软件。企业员工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了无声的培养、教育,升华了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从而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理论将企业管理视为一个整体,它所强调的不再是采取个别管理方法或手段所获得的暂时或局部的功能与效益,而是一种整体功能和长远效益,它所考虑的也不仅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一种或几种因素,而是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这点而言,ISO9000与企业文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iso9000体系认证经营活动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原则,以及企业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
实践中,企业如要删减Q8.3章节,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企业确实不存在设计和开发活动。可以表现为:没有设计和开发人员,没有设计开发项目,没有参与到产品的研制过程中去。如果存在,删减必须影响企业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如果存在部分的参与过程,如参与顾客的科研项目中的一个环节,或对顾客提供的研发结果提出变更的需求,可以考虑不要全部删减Q8.3章节,保留其中的几个条款;也可以保留整个Q8.3,毕竟,有要求但没发生,企业并没有过错,为啥一定要删减。
2)在合同中已经明确(或其它法定要求),企业不承担设计和开发的责任。比如说加工过程中,顾客直接控制样品的形成,并批准产品和服务形成的体系要求,也就是纯加工了,是可以删减。但这种情况在实践中很少发生。通常客户会要求企业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以及服务的预期效果承担全部责任。如果要求企业提供样品确认的,企业试制样品的过程,难道不是设计和开发过程?不控制这个环节,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能良好地运行?
3)企业删减设计和开发,不会影响到企业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客户不在乎企业是否具备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没有设计和开发能力,不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或竞争优势。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而宣称本企业不适用Q8.3设计和开发条款而删减它,是不能被接受的
ISO9000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申请材料包括:
1、认证申请书;iso9000认证机构向认证合格企业颁体系认证书,在相关网站进行公告,并同时上报认监委网站。
2、有效版本的管理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等);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较其重要的。通过表彰、授权和提高能力,促进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参与。
3、企业简介、组织机构图、产品工艺流程。
良好的质量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增强顾客满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仅靠使用者的有限知识和条件,很难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