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体系基本原理-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指循序渐进的质量改进,它是以产品、体系或过程为对象,以提高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为目标的活动,还应包括对产品固有特性的改进,以适应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质量要求。为了能使组织的持续改进有效地开展,组织管理者应确保改进的组织、职能和计划落实,并运用正确的工作步骤和方法。持续改进活动一般可包括:
1.确定、测量和分析现状
组织可通过ISO9001体系审核和评审、产品及过程质量测定、顾客信息反馈以及其他信息来源搜集信息并对组织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在论证需要改进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确定应进行改进的项目。
2.建立改进目标
根据确立的改进项目,研究制订具体的改进目标,目标值的确定应保持现实性和先进性。
3.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
组织应就需要改进的项目,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造成后果的重要性评价,并围绕改进的目标研究合适的改进措施和解决办法。为了能提高改进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应力求提出多个解决方案。
ISO9001体系评审又称为管理评审,是由组织管理者按照ISO9001体系的现状对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定期的和系统性的评价,确定应采取的措施。通过评审,根据相关方的需要和期望的变化,作出修改或调整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决定。这是组织管理者必须进行的重要活动之一。内部和外部审核的结果都应是管理评审的主要依据。
ISO9001体系认证:设置质量控制点的注意事项
(1)控制点必须能够定量表达
控制点的质量特性必须能够定量表达,才能确定控制点定量的质量目标值,以便确认控制点是否达到了控制要求。如果质量特性是定性表达的,也应设法转化为定量表达。例如,若产品的密封性能列为控制点,则该质量特性不能定性地规定:“不许渗油、漏油”,而应规定定量的衡量指标。
(2)控制点的设置单位
以什么为单位来设置控制点,是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①大批、大量生产的过程应以质量特性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在大批、大量生产的条件下,一个控制点只控制一个质量特性,而不是以过程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因为一道过程往往产生多个质量特性,但影响各个质量特性的因素往往不尽相同,其对应的控制项目内容当然也会随之而变化。实施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如针对多个质量特性建立控制项目,不仅使控制项目复杂化,而且*混淆“质量特性 ― 影响因素 ― 控制项目”的因果关系,不利于质量分析与控制。因此,在大批、大量生产情况下,应以质量特性为单位设置控制点。
② 单件、小批生产允许以过程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单件、小批生产因产品千差万别,产量又小,若仍以产品质量特性为单位设置控制点就必然使控制点数量过多,而且还经常发生变化,使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过于繁杂。然而单件、小批生产,虽然产品千差万别,但产品多属同一类型,常常有相同的关键过程和大致相同的主导性因素,故在单件、小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某些关键过程为对象设置控制点。
ISO9001体系评价
(一)概述
为了保持和不断完善ISO9001体系,应定期客观地评价ISO9001体系的现状,判定是否需要质量改进。在评价时应对每一个过程提出以下四个基本的问题。
1.所有的过程是否已经识别并对输入、转化和输出作出适当的规定?
2.实施过程的职责是否明确并予以分配?
3.确立的程序是否已被实施和保持?
4.通过提供所要求的结果,评定过程是否有效?
通过以上四个基本问题得到的信息可以评定ISO9001体系的有效性。标准提出了三种ISO9001体系评价类型,下面分别作出简要的说明。
(二)ISO9001体系审核
ISO9001体系审核是通过检查获得组织ISO9001体系运行中的信息和客观证据来评价对ISO9001体系要求的符合性和满足组织质量目标和要求的有效性,以便识别改进ISO9001体系的机会。
ISO9001体系审核可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内部审核是由组织本身或者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又称为方审核,它是组织自我完善体系的必要手段,并且可以以组织名义声明符合ISO9001体系要求的基础。